郭亮增醫師
    • 關於我
    • 最新消息
    • 部落格
    • 媒體報導
    • 聯絡我們
    • 門診時間表
      郭亮增醫師
    • 關於我
    • 最新消息
    • 部落格
    • 媒體報導
    • 聯絡我們
    • 門診時間表
    • 文章總覽
    • 分類
    • 肩關節 (19)
      • 運動醫學 (25)
        • 實證醫學 (11)
          • 新冠肺炎 (1)
            • 骨質疏鬆 (4)
              • 骨科治療 (14)
                • 新思惟 (1)
                  • 心情 (7)
                    肩關節 旋轉肌 運動醫學 NBA 棒球 脫臼 肩關節脫臼 手術照護 手術 肘關節
                    1. 首頁
                    2. 部落格
                    3. 少棒選手的運動傷害,其中以這三種最常見

                    少棒選手的運動傷害,其中以這三種最常見

                    2024 Dec 07 運動醫學

                    中華隊在世界12強棒球賽奪冠,緊接著台灣小將也在U12亞洲少棒錦標賽拿下隊史第8冠!棒球熱潮席捲全台,但在培養未來棒球英雄的同時,別忘了重視運動傷害的預防與治療,才能延長小小球員的運動生涯!


                    棒球小將常見傷害類型

                    國小棒球選手常見的運動傷害可分為三大類:

                    1. 急性外傷:如被球打到、扭傷等明顯的受傷情況。
                    2. 成長問題:例如青春期發生的脛骨結節軟骨炎,導致膝蓋前端疼痛。
                    3. 過度使用傷害:典型案例為「少棒肘」,由於反覆投球,手肘內側受傷。


                    運動傷害處理原則

                    1. 停止運動、休息

                    一旦受傷或出現不適,應該停止運動,防護員可以協助並進行冰敷、包紮,必要時盡早尋求專業協助。

                    2. 看醫生
                    如果出現持續疼痛、腫脹或關節活動受限等情況,應儘速帶孩子至骨科或運動醫學專科醫師進行檢查,特別是懷疑生長板受損時。

                    3. 漸進復健

                    受傷後不可急於復出,應根據醫師建議逐步恢復,進行階段訓練,待體能可以應付競技狀態再回到球場,避免再次受傷。


                    根據不同年齡,訓練有別

                    • 投球次數限制:根據台灣世界少棒聯盟的規定,投手在一場比賽中的投球數量有明確限制,以防止手臂過度使用。 

                    • 避免投變化球:研究指出,過早學習投變化球可能增加手肘受傷的風險,因此建議少棒球員避免投變化球。 

                    • 適齡訓練:專家建議,4至5歲的兒童應以培養手眼協調能力為主,透過簡單的打擊和傳接球練習,循序漸進地提高技術。 

                      而根據不同年紀的球員,建議也不相同

                    7-10歲

                    這個年齡層的兒童骨骼尚未完全發育,訓練應以培養基本運動技巧為主,避免過度專項訓練或高強度投擲動作。建議每日投球不超過50球,每週不超過3次。

                    10-14歲

                    隨著骨骼逐漸成長,可增加訓練的強度,但仍需避免連續多天投球或高強度的比賽,並重視力量與核心穩定度的訓練。

                    14歲

                    可進行更多體能訓練,但仍需避免過度使用,並學習正確的投球技術以減少關節壓力。

                    運動前、後有哪些事項要注意?家長、老師可以如何協助兒童避免運動傷害?

                    • 運動前

                      • 熱身:鼓勵孩子進行10-15分鐘的動態熱身,包括輕微跑步、拉伸和關節活動操。
                      • 裝備檢查:確保棒球手套、護具和鞋子大小合適,並適合運動場地的需求。
                    • 運動後

                      • 冷身:進行緩和運動並搭配靜態拉伸,幫助肌肉恢復彈性。
                      • 評估身體狀況:觀察孩子有無疼痛或不適,並適時調整訓練強度。
                    • 家長與老師的角色

                      • 避免過度訓練:控制每週比賽和訓練次數,建議每週應至少安排1-2天的休息日,避免過度訓練。
                      • 正向鼓勵:健康比成績更重要!鼓勵小選手注重身體發展,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 定期體檢:幫助孩子追蹤生長發育狀況,及早發現可能的隱性問題,尤其是手肘是否有傷病跡象。

                     

                    媒體報導

                    健康醫療網 https://reurl.cc/96p4yx
                    FTNN新聞網 https://reurl.cc/NbR0Dm
                    Yahoo 新聞 https://reurl.cc/RLXz2r
                    理財周刊 https://reurl.cc/eGODpx
                    PC home 新聞 https://reurl.cc/nqODpD

                    • 運動醫學
                    • 棒球
                    • 肩關節
                    • 肘關節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青少年棒球選手該注意什麼?揭開手肘解離性骨軟骨炎的秘密!

                    揭秘棒球選手鉤狀骨骨折:原因、治療祕訣與迅速回歸賽場

                    肩關節鏡微創手術介紹

                    隨著手術技術及器械的進步,肩關節鏡手術這種微創技術,已經成為肩關節疾患的治療首選,取代了許多傳統的開放式手術。

                    從「汽車總動員」看談判兩三事

                    《白話實證醫學》從榨果汁看異質性三件事

                    【如何寫一篇Cochrane Review】Step 1:Title Registration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郭亮增醫師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

                        郭亮增醫師

                        訂閱獲得我的最新內容與免費取得電子書

                        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