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社群網路】— 談師生溝通課後心得
2015 Jul 27 未分類
作者:郭亮增醫師
結論:
- 不要用過去的方法,教現在的學生,解決未來的事情
- 建立個人教學品牌,創建學習社群。
- 發揮個人軟實力,改善醫療環境。
緣起
今天受醫院安排,遠赴台中,參加醫策會導師研習營。原本就做好萬全準備(閒書、論文、筆電)準備度過這充實
「哇!終於是最後一堂課了!撐完就可以回家了!」我心想。
什麼,最後一堂是「師生溝通」?內容不重要,反正趕快講完、趕快收工!
一圖入魂
聽完工作人員引言,原來這講者講過「如何用社群媒體促進師生溝通」,聽起來好像還蠻有意思的。再看一下他的投影片,大氣簡潔,跟傳統簡報完全不同啊!(咦!這是新思惟風吧!莫非是校友??!!)
這張投影片,瞬間把我的注意力拉回課堂上。看來今天最大的寶藏在這裡了。不自覺就切換成新思惟模式,開始拿
黃文成醫師的演講生動活潑,笑聲滿場。跟大家分享我最有感受的部分。
用學生的角度看學生、用學生的角度教學生
老師有很多功能,但首先要貼近學生。不然再多功能,學生不鳥你,也是白搭。更嚴重的是,還會造成學生的困擾!
回想自己當學生的時候(其實現在也是),最苦惱的反而不是知識跟技術,而是遇到困境時,要如何度過。知識跟技術這些東西都有辦法查,可是如何度過醫師養成路上所遇到的難題,這可很需要前輩的意見。而且,這些難題,往往是包羅萬象。
你說做老師的很願意給意見啊!但是,一個一學期見不到幾次面的人,你會想跟他分享生活上的事情,會想把遇到的問題跟他講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每次的導生對話就類似下,不僅無聊,還很多尷尬:
師:「最近怎麼樣?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啊!」
學生甲:「喔,還好啊!」
學生乙:「沒什麼問題!」
師:「好!沒有問題,填完輔導表就解散吧!」
只有貼近學生,貼近他們的生活,你才能真正了解他們,也能知道他們的需求。但是,談何容易啊!臨床工作那麼忙,那有時間管那麼多!
利用社群網路
社群網路是個不錯的選擇。
現在網路如此發達,人手一台智慧型手機。手機可以查資料,上網購物,聊天,還可以打卡按讚。我自己如此,當然新時代的學生更是如此。
查房無聊,跟門診無聊,開order等電腦空檔,都可能在滑手機。
竟然無法禁止,那為什麼不善用它。而且利用社群網路還有幾個好處:
- 間接溝通—免除面對面尷尬。
- 分享生活—了解學生大小事。關心,從生活開始。
- 教學實況—圖文並茂還附心情,教學的最佳紀錄。
- 即時互動—打破時間地域,就算不能見面也能解決事情。
(即時上傳,即時分享)
教學三大重點
另外,黃醫師還分享他自己的三大教學重點
- 目標明確
- 教學品牌的建立
- 學習社群的形成
歸納起來,根本就跟新思惟如出一轍啊!
目標明確—沒有不適合的學生,只有不適合的老師。
教學跟演說一樣,內容很棒,但不切合需求,聽眾沒有收穫,一樣是個無效教學(溝通)。
有人說:『學生應該主動學習啊!他們聽不懂一定是他們沒唸書不認真!』
我只想說:『如果要看書才能聽懂,那其實他們是看書看懂的。』
真正教得好的老師,就算學生是白紙空空,聽完還是會有點收獲的!只要學生因為你的課有有任何一點收穫,那老師就成功了。
當天某堂課,花了許多時間在討論為什麼學生不想學,該怎麼輔導。不想上課的原因需要討論嗎?就是因為『無聊』啊!
君不見新思惟國際,每次都是開在假日,每堂課都那麼貴,但是還是秒殺啊!含金量夠高,還怕學生不來嗎?
黃醫師分享的是,他只教學生這個層級需要的,而且用得到的,學生自然有興趣。他也灌輸學生一個觀念,學長不是老師是教練,病人才是老師。鼓勵學生主動看病人,主動學習,然後再來互動,這樣雙方都可以獲得成長。
建立教學品牌
把自己最擅長的東西,教到最好,建立個人教學品牌。品牌建立之後,教其他的東西,學生也會自己主動來聽。
黃醫師舉自己從住院醫師開始教學心臟超音波的事,即使是晚上七點半,還是可以吸引很多學生來聽。難道學生瘋了嗎?答案是錯的,因為學生知道牛肉在哪裡。
老師教得很棒,而且內容對他們有幫助,所以就會來主動學習,即使遠在他校實習,還是樣跑回來。
(咦!這不就是新思惟國際的模式嗎)
學習社群
一個人學習是很孤單寂寞的,三五好友成群,學習的路才走得久遠。透過社群網路,連結老師學生,分享學習心得,建立學習社群,激發學習動力。更重要的是,能夠互相扶持,一輩子醫學路共行。
(咦!團體推坑!新思惟again !)
企業內微創業
這點是自己覺得另一個收穫最大的重點,同樣也是超音波教學的例子。黃醫師透過心臟超音波教學,主動替學生上課,建立個人的教學品牌。不僅獲得學生信任,建立起自己的口碑,也將個人品牌,慢慢地擴展到各個學門:OSCE、Resident as a Teacher...等各種教學領域,到被醫策會邀請分享經驗。儼然已經是新世代教師的一個代表。這樣子的歷程,其實很值得我們借鏡學習。
有沒有什麼樣的東西,是我們專長,又可以教(做)得很好。努力去教(做),就可以帶給下一代不一樣的氣氛,讓他們繼續去影響更多人。發揮我們的軟實力,讓這個環境變得更好。
(咦!新思惟又來了~~)
黃醫師,您教的真的很棒,謝謝您給我滿滿的收穫。更希望自己能跟你一樣,能幫助更多的人。
0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