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禮拜二晚上的體育課
孩子們參與運動帶給我的三大啟發
2024 Nov 01 運動醫學 心情
孩子們參與運動帶給我的三大啟發
禮拜二晚上的體育課
最近每週二晚上的嘉義縣體育場,總會出現一群國小生在跑步,我不知道他們喜不喜歡,但確定他們更期待跑步後的足球時間。
那是孩子跟足球社的朋友們。
他們學校球隊雖然只是社團,但也花了不少時間練習。
兩個週間中午加一個週末上午,足球就這樣佔了他們生活一大部分。
有球隊,當然就要參加比賽。他們玩的是五人制足球,這年頭還蠻多比賽可以參加的
足球比賽初觀賽
兩年前第一次去看他們比賽,著實讓我大開眼界。
一來是頭一遭看小學生踢足球,二來是驚訝於教練換人之速度,每個球員上去沒幾分鐘,就被換下來了。
看了一會兒,大概就知道問題所在,原來是體力的關係。
高年級生還好,但中年級生實在不行,每個人跑兩趟來回就已是氣喘吁吁!足球是最講求跑步的運動之一,跑步都沒力氣了,更遑論踢球 XD
這樣的情況,比賽成績也可想而知。
回家的路上,我實在是忍不住心裡的好奇,問了一下孩子到底都在練什麼
原來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練技術、配合 (其實是打play)
而最基本的體能其實是沒有時間練
問他們有沒有跑步,他們也只回我說「教練又沒有叫我們跑!」
這不禁讓我回想當年,大學系隊也都只是打好玩,誰在認真練體能!
只有隔壁中醫系的山豬學長,會整天叫學弟要偷練,不然沒辦法進步。當年只覺得好笑,後來慢慢瞭解了「基礎體能」跟「重量訓練」這些觀念,才知道為什麼贏的是別人。
我不知道孩子有沒有聽進去,但我確定我老婆有聽進去!
之後,她就逼著孩子們每週要去跑操場,跑著跑著越來越多同學加入,也成了他們社團的例行公事。
今年孩子們變成了高年級,身體長高了,體能也比以前好,場上經驗也變多了,所以學校足球比賽成績自然也進步許多!
從這個過程,我有三個感想
感想1. 基礎實力的儲備才是根本
體能(體)、技能(技)、戰術(戰),組成運動三要素。
體能是一切的根本,體能足夠了,才能發揮技術;戰術,又是另一個層次的東西了。
舉足球為例,在足球中,體能、技術與戰術是提升球員表現的三大核心。體能提供耐力與力量,支持球員長時間高強度競賽;技術掌控如運球、傳球與射門等,使球員精準操作;戰術則幫助球員理解比賽情境、靈活定位並即時應對。三者融合,讓球員在賽場上展現最佳狀態,創造得分和防守的契機。
花很多時間在練戰術、技術,在大家技術都粗糙時,或許能佔到便宜;但到了更高水準的比賽,體能(包括肌耐力、爆發力)往往成了取勝的關鍵。當然知道要練體能是一回事,有沒有練體能又是一回事,而怎麼練才會更有效,又是另一個層次的事情。畢竟每個人時間都是有限的,
這三個要件怎麼分配,就真的需要專家來協助了。新聞上也時不時有某某運動員找了運動訓練專家後,成績變好的消息。
感想2. 基礎體能不足增加受傷風險
基礎體能不足意味著運動員的耐力、力量、速度和靈活性尚未達到理想水準。除了沒有好的運動表現外,也會讓選手在比賽中容易感到疲憊,反應速度減慢,甚至在關鍵時刻無法保持穩定表現。此外,體能不足也會增加受傷風險,因為缺乏強健的肌肉與關節支撐,身體在高強度比賽中更容易出現拉傷或肌肉疲勞等問題。
感想3. 比賽頻繁且缺乏休息的影響
孩子除了踢足球外,每個禮拜還有兩天的軟網訓練,行程滿到讓我都自嘆弗如。
偶而,也可以聽到他們抱怨有一些身體痠痛的狀況。但其實也不至於到無法練習。
其實過於頻繁的比賽安排會讓運動員的身體和心理都處於高度疲勞狀態,缺乏充分的休息時間會使身體無法恢復到最佳狀態。長期下來,疲勞累積會導致「運動過度症候群」(Overtraining Syndrome),可能表現為持續的疲倦、免疫力下降、情緒低落甚至運動表現下降。
如果體能不好,又頻繁地參加比賽,除了一直輸以外,也會增加受傷風險,真的是得不償失
總結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小孩子參加比賽只要玩得開心就好,何必那麼認真?但說實在的,沒有人會覺得一再輸掉比賽是件好玩的事。勝利能夠帶來成就感和自信,而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學習如何通過努力和計劃來達成目標。透過有系統的準備獲得勝利,這種過程不僅是比賽的收穫,更是孩子們面對未來人生挑戰的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