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亮增醫師
    • 關於我
    • 最新消息
    • 部落格
    • 媒體報導
    • 聯絡我們
    • 門診時間表
      郭亮增醫師
    • 關於我
    • 最新消息
    • 部落格
    • 媒體報導
    • 聯絡我們
    • 門診時間表
    • 文章總覽
    • 分類
    • 肩關節 (19)
      • 運動醫學 (25)
        • 實證醫學 (11)
          • 新冠肺炎 (1)
            • 骨質疏鬆 (4)
              • 骨科治療 (14)
                • 新思惟 (1)
                  • 心情 (7)
                    肩關節 旋轉肌 運動醫學 NBA 棒球 脫臼 肩關節脫臼 手術照護 手術 肘關節
                    1. 首頁
                    2. 部落格
                    3. 肩膀疼痛自救三招!在家輕鬆改善肩部不適

                    肩膀疼痛自救三招!在家輕鬆改善肩部不適

                    2025 Mar 05 肩關節 運動醫學
                    內容目錄
                    1. 1. 冷熱敷交替,舒緩疼痛又能促進血液循環
                    2. 2. 簡單的伸展運動,讓肩膀活動度不會越來越差
                      1. 🟡 擺盪運動(鐘擺運動)
                      2. 🟡 牆壁爬爬樂(壁爬運動)
                      3. 🟡 毛巾拉伸
                    3. 3. 改變日常習慣,讓肩膀減少負擔
                    4. 4. 何時該去看醫生?
                    5. 結語:預防勝於治療,讓肩膀保持健康!

                    肩膀疼痛自救三招!在家輕鬆改善肩部不適

                    肩膀疼痛是一個很常見的問題,不管是長時間用電腦、運動拉傷、姿勢不良,還是年紀大了退化,都可能讓肩膀變得卡卡的、甚至痛到抬不起來。很多人覺得,肩膀痛就只能忍,或者乾脆不動它,但事實上,正確的日常照顧不僅能減少疼痛,還能幫助加速恢復,讓你不用一直拖著不舒服的肩膀過日子。這篇文章就來分享三個實用的家庭護理技巧,幫助你在家就能輕鬆照顧肩膀。

                    1. 冷熱敷交替,舒緩疼痛又能促進血液循環

                    ✅ 冰敷(冷敷)——適用於急性疼痛與發炎 如果你的肩膀是因為突然拉傷、運動後不適、或剛發炎腫脹,那就要先用冰敷來減少發炎。方法很簡單:

                    • 每次冰敷15-20分鐘,一天可以做3-4次。

                    • 使用冰袋或冷凍毛巾,不要直接用冰塊敷在皮膚上,避免凍傷。

                    • 這方法適合剛受傷的48小時內,或是肩膀腫脹得很明顯時。

                    ✅ 熱敷——適用於慢性疼痛與肌肉僵硬 如果你的肩膀疼痛是因為肌肉長期僵硬、五十肩、或老是覺得緊繃,熱敷就會比較適合。

                    • 使用熱毛巾或熱敷袋,溫度大概40-50度C左右。

                    • 每次敷15-20分鐘,一天可做2-3次。

                    • 熱敷能幫助血液循環,讓肩膀的肌肉放鬆,減少緊繃感。

                    ⚠️ 小提醒:剛受傷(48小時內)絕對不要熱敷,避免加重發炎。

                    2. 簡單的伸展運動,讓肩膀活動度不會越來越差

                    如果你的肩膀痛是因為長期沒活動,或是五十肩、肩夾擠症候群等問題,那適度的伸展可以幫助肩膀恢復靈活度,避免變得越來越僵硬。

                    🟡 擺盪運動(鐘擺運動)

                    • 適合剛開始活動的人,尤其是五十肩、肩膀術後初期。

                    • 步驟:站著,輕微向前彎腰,讓手臂自然垂下,然後用身體帶動手臂前後、左右或畫圈擺動。

                    • 時間:每天做2-3次,每次30秒~1分鐘。

                    🟡 牆壁爬爬樂(壁爬運動)

                    • 步驟:站在牆前,手指沿著牆壁「爬行」,慢慢往上爬到肩膀可以承受的高度,停留5秒後慢慢放下。

                    • 時間:每天做2次,每次5-10下。

                    • 好處:增加肩膀活動範圍,適合肩膀僵硬、五十肩的人。

                    🟡 毛巾拉伸

                    • 步驟:準備一條毛巾,雙手各拉住毛巾的一端,舉到肩膀高度,上下拉伸。

                    • 時間:每天做2次,每次10-15下。

                    • 好處:能改善旋轉肌袖活動範圍,增加柔軟度。

                    ⚠️ 注意:手術後能否開始活動要跟手術醫師溝通。動作要輕柔,不要勉強,如果疼痛加劇要馬上停止。



                    3. 改變日常習慣,讓肩膀減少負擔

                    ⚠️ 坐姿調整

                    • 保持背部挺直,肩膀放鬆,不要聳肩。

                    • 螢幕高度應與視線平行,避免長時間低頭看手機或電腦。

                    ⚠️ 睡眠姿勢

                    • 側睡時,選擇適合的枕頭高度,避免肩膀受到擠壓。

                    • 五十肩或術後疼痛的人,可以用抱枕支撐手臂,減少壓力。

                    ⚠️ 減少背負重物

                    • 如果習慣背側背包,記得經常換邊,避免讓肩膀單側長期受力。

                    盡量減少背負過重的物品,如手提電腦、健身包等。

                    4. 何時該去看醫生?

                    如果肩膀疼痛持續超過2週以上,或出現以下情況,就該讓專業的醫師來評估了:

                    • 疼痛越來越嚴重,影響日常活動。

                    • 肩膀活動受限,無法抬高手臂。

                    • 夜間疼痛嚴重,影響睡眠品質。

                    • 手臂麻木、無力、肌肉萎縮。

                    這些症狀可能代表更嚴重的問題,例如旋轉肌袖撕裂、關節炎、肩關節脫臼等,應該及早處理。

                    結語:預防勝於治療,讓肩膀保持健康!

                    肩膀疼痛雖然很常見,但透過正確的家庭護理,如冷熱敷、伸展運動、姿勢調整、減少負荷,可以幫助改善不適,並預防未來的傷害。但如果疼痛持續不減或惡化,就不要硬撐,記得尋求專業骨科醫師的協助。

                    💡 最後提醒:好的肩膀健康,需要日常保養!不論是運動前的熱身,還是長時間使用手機、電腦後的伸展,這些小細節都能讓你遠離肩痛困擾。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肩膀也可以換關節?肩膀疼痛的終極救星:人工肩關節置換

                      前上肩關節唇損傷(SLAP)的症狀、診斷與治療選擇

                      肩關節是一個靈活但容易受傷的關節,而SLAP 撕裂(Superior Labrum Anterior to Posterior),發生在肩關節上方的關節唇撕裂,這類撕裂通常見於投擲運動員、從事過肩運動的族群、或肩膀過度使用者,可能導致疼痛、肩膀不穩定,甚至影響運動表現。

                      肩旋轉肌系列:不常見的肩胛下肌(Subscapularis)傷害?

                      肩關節鏡微創手術介紹

                      隨著手術技術及器械的進步,肩關節鏡手術這種微創技術,已經成為肩關節疾患的治療首選,取代了許多傳統的開放式手術。

                      惱人的鈣化性肌腱炎

                      50歲以上可以做前十字韌帶重建嗎?最新研究告訴你手術效果與安全性

                      前十字韌帶(ACL)是穩定膝關節的重要結構,當它受傷時,不但會讓人「站不穩」、「跑不動」,更可能對日常活動或運動表現造成長期影響。尤其對於運動愛好者或職業運動員來說,ACL 重建手術幾乎是重返賽場的唯一希望。但當病人年過五十,醫師們在是否建議手術之間,往往多了幾分猶豫。這群「中年族群」,真的是手術的理想對象嗎?最新的研究給出了一個值得關注的答案。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郭亮增醫師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

                          郭亮增醫師

                          訂閱獲得我的最新內容與免費取得電子書

                          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