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亮增醫師
    • 關於我
    • 最新消息
    • 部落格
    • 媒體報導
    • 聯絡我們
    • 門診時間表
      郭亮增醫師
    • 關於我
    • 最新消息
    • 部落格
    • 媒體報導
    • 聯絡我們
    • 門診時間表
    • 文章總覽
    • 分類
    • 肩關節 (19)
      • 運動醫學 (25)
        • 實證醫學 (11)
          • 新冠肺炎 (1)
            • 骨質疏鬆 (4)
              • 骨科治療 (14)
                • 新思惟 (1)
                  • 心情 (7)
                    肩關節 旋轉肌 運動醫學 NBA 棒球 脫臼 肩關節脫臼 手術照護 手術 肘關節
                    1. 首頁
                    2. 部落格
                    3. 好痛的側腹肌拉傷!

                    好痛的側腹肌拉傷!

                    2024 Jun 29 運動醫學
                    內容目錄
                    1. 生理構造
                    2. 常見原因
                    3. 容易產生此傷害的運動種類
                    4. 影響的動作
                    5. 如何預防
                    6. 如何訓練
                    7. 如何治療
                    8. 恢復所需要的時間

                    側腹肌拉傷真的好痛!

                    側腹肌拉傷是運動中常見的傷害之一,尤其是發生在涉及旋轉或側向彎曲動作的運動。以下是對側腹肌拉傷的詳細介紹,包括其生理構造、常見原因、容易產生此傷害的運動種類、影響的動作、如何預防、如何訓練以及如何治療。

                    生理構造

                    側腹肌(obliques)包括兩個主要部分:外側腹肌(external obliques)和內側腹肌(internal obliques)。這些肌肉位於腹部兩側,從下肋骨延伸至骨盆,負責協助軀幹的旋轉和側彎動作。外側腹肌位於表層,內側腹肌則位於較深層。這些肌肉協同作用,穩定軀幹,並在日常活動和運動中提供支撐。

                    常見原因

                    側腹肌拉傷的常見原因包括:

                    1. 過度使用:反覆的側向彎曲或旋轉動作,特別是在未充分熱身的情況下,容易導致肌肉疲勞和損傷。
                    2. 突然的劇烈運動:突如其來的劇烈運動或改變動作方向,超過了肌肉的負荷範圍,可能引起拉傷。
                    3. 不良姿勢:不正確的運動姿勢或不對稱的運動方式會增加側腹肌的負擔,導致損傷。
                    4. 缺乏柔軟度和力量:腹部和背部肌肉缺乏柔軟性和力量,使得側腹肌容易受傷。

                    容易產生此傷害的運動種類

                    以下運動種類中,側腹肌拉傷較為常見:

                    1. 高爾夫:揮桿動作需要大量的軀幹旋轉,容易導致側腹肌拉傷。
                    2. 網球:打球時的揮拍和快速改變方向動作,增加了側腹肌的負荷。
                    3. 棒球:投球和打擊動作需要大量的軀幹旋轉。
                    4. 划船:劃槳動作中,軀幹的側向用力可能導致側腹肌受傷。
                    5. 體操和舞蹈:各種側向彎曲和旋轉動作需要強大的側腹肌控制力。

                    影響的動作

                    側腹肌拉傷會影響以下動作:

                    1. 旋轉動作:任何需要軀幹旋轉的動作都會引起疼痛,如揮桿、揮拍等。
                    2. 側向彎曲:側向彎曲時,側腹肌受力,會感到明顯的不適。
                    3. 站立或坐下:在站立或坐下時,側腹肌的穩定作用減弱,可能會感到疼痛。
                    4. 深呼吸:深呼吸時,腹部肌肉擴張和收縮,可能引起疼痛。

                    如何預防

                    1. 充分熱身:運動前進行充分的熱身,特別是針對腹部和軀幹的拉伸和動態熱身。
                    2. 強化核心肌群:通過核心訓練(如平板支撐、側橋等)增強腹部和背部肌肉的力量。
                    3. 增加柔軟性:定期進行腹部和背部的拉伸運動,增加肌肉的柔軟性。
                    4. 正確運動姿勢:學習和使用正確的運動技術,避免不必要的壓力和負荷。
                    5. 逐步增加運動強度:避免突然增加運動強度或時間,讓肌肉有足夠的適應時間。

                    如何訓練

                    1. 核心穩定性訓練:進行如平板支撐、側橋、捲腹等核心訓練,增強腹部肌肉力量和穩定性。
                    2. 旋轉動作訓練:使用醫療球或阻力帶進行軀幹旋轉訓練,模擬運動中的旋轉動作。
                    3. 動態拉伸:運動前進行動態拉伸,如側彎拉伸和旋轉動作拉伸。
                    4. 柔韌性訓練:定期進行靜態拉伸,特別是針對側腹肌和周圍肌肉的拉伸。

                    如何治療

                    1. 休息和冰敷:在受傷初期,休息並使用冰敷(每次20分鐘,每天多次)減少炎症和腫脹。
                    2. 壓縮和抬高:使用壓縮帶和抬高受傷部位,幫助減少腫脹。
                    3. 逐步恢復運動:在疼痛減輕後,逐步恢復輕度運動,避免過度負荷。
                    4. 物理治療:在專業物理治療師的指導下進行康復訓練,包括拉伸和強化訓練。
                    5. 藥物治療:在必要時使用非甾體抗炎藥(NSAIDs)減輕疼痛和炎症,但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恢復所需要的時間

                    側腹肌拉傷的恢復時間因人而異,取決於受傷的嚴重程度、個人的健康狀況以及治療方法的不同。一般來說,恢復時間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 輕度拉傷:如果側腹肌僅僅是輕微的拉傷,通常需要1到2週的休息和簡單的治療。在這段時間內,避免劇烈運動,逐步恢復輕度活動,如散步和柔軟的拉伸運動。

                    2. 中度拉傷:中度拉傷通常需要2到4週的恢復時間。在這期間,應該遵循專業的康復計劃,包括冰敷、壓縮、適當的休息和逐步增加的復健運動。物理治療師的指導對於恢復過程中的正確訓練和避免再受傷尤為重要。

                    3. 重度拉傷:如果是嚴重的側腹肌拉傷,恢復時間可能長達6週或更長。這需要更多的時間進行完全的休息和康復訓練。在這段時間內,應該特別注意不過早返回運動,以避免再次受傷或使情況惡化。專業的物理治療和醫療指導是必要的,確保肌肉完全恢復並恢復其功能。

                    在恢復期間,關鍵是逐步增加活動量,避免突然增加運動強度。持續的核心肌群強化訓練和柔軟性訓練,有助於恢復後的肌肉功能和減少未來受傷的風險。總之,耐心和恆心是成功康復的關鍵,要根據個人情況制定合適的康復計劃並遵循專業建議。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揭秘棒球選手鉤狀骨骨折:原因、治療祕訣與迅速回歸賽場

                      手術後冰敷還是熱敷?醫師親身經歷後的真情告白!

                      手術後冰敷幾乎已經是常識了,為什麼有些醫生叫我熱敷呢?熱敷有什麼好處?到底要冰敷還是熱敷,還是冷熱敷一起用?熱敷有什麼好處?

                      「一談就贏」實戰談判思維二班心得

                      實證醫學全院演講

                      鬼月最好不開刀?

                      遠端脛骨骨折的治療 Part 1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郭亮增醫師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

                          郭亮增醫師

                          訂閱獲得我的最新內容與免費取得電子書

                          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