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發性骨髓瘤
骨折就是骨質疏鬆?,你(妳)可能還要擔心這件事!˙
2024 Dec 21 骨質疏鬆 骨科治療 心情
不太一般的骨折病人
第十一年主治醫師,偶爾還是需要值急診班,一個月兩次。雲嘉地區老人特多,又是骨質疏鬆的盛行地區,所以急診大部分都是骨折病人。
70歲的阿菊是個肱骨骨折病人,手術後貧血,血色素只有7.0。但奇怪的是,連輸了兩天的紅血球,血色素還是一動也不動,絲毫沒有提升。仔細看了開刀一個月前的抽血報告,肝腎功能及相關檢查還算正常,白蛋白稍低只有3.3 g/dL,球蛋白5.7 g/dL。看到這邊,暗自覺得不妙,心中冒出一個診斷。剛好住院醫師過來,就順便考考學弟,也確認一下思路。後來order了後續該做的尿液跟血液檢查,報告出來後,直接聯絡血液科同學。同學立馬安排了骨髓檢查,後來也確認了這個診斷。骨折已經固定,病人後續就轉到內科同學那繼續治療。您猜到了嗎?
多發性骨髓(multiple myeloma)
最後診斷就是多發性骨髓(multiple myeloma)。典型的線索是:老人、骨鬆、貧血、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失衡 (A/G reverse)。
它是一種血液癌症,發生在骨髓裡的「plasma cell 漿細胞」變壞時。漿細胞本來是幫助我們抵抗感染的免疫細胞,但當它出問題後,會製造一種叫做M蛋白的異常物質,導致骨頭變脆、免疫力下降,甚至傷害腎臟。
為什麼會得?
雖然確切原因不清楚,但專家發現年紀(多見於50歲以上)、男性、家族病史或長期接觸化學物質的人比較容易得。此外,非裔美國人罹患的機率也比較高。
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得?
有些常見的症狀包括骨頭痛、貧血(容易累)、反覆感染,甚至腎功能變差。如果懷疑自己可能得了這種病,醫生會做以下檢查:
- 抽血或驗尿:看有沒有異常的M蛋白。
- 骨髓穿刺:檢查骨髓裡是不是有太多異常細胞。
- X光或MRI:看看骨頭是不是有損傷。
- CRAB標準:觀察有沒有高血鈣、腎衰竭、貧血或骨頭問題。
怎麼治療?
治療的目的是控制病情、延長壽命,還要讓病人生活得更舒服。常見的治療方式有:
- 藥物治療:包括化療藥和標靶藥,像硼替佐米、來那度胺等。
- 幹細胞移植:適合身體狀況良好的病人,可以大幅改善病情。
- 免疫療法:最近很火的CAR-T療法對一些病人效果很好。
- 症狀管理:比如吃藥減輕骨頭痛、保護腎臟、預防感染。
感想
專科護理師學姊對於我這個骨科醫師一開始光看抽血能診斷出這個病,覺得非常不可思議。我自己認真想想,可能有幾個原因我必須感謝我的養成背景「長庚大學」。大四時,我們有一堂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課,裡面某一週的教案,就是這個疾病。故事從A/G REVERSE開始演,到後續的診斷、治療,都是同學自己推理出來的。這樣的教育,讓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便PBL評價有點兩極,但至少我個人對於那個課程的評價是極高的。
另外,其實我本來是想走內科的;只是在林口值班的時候被嚇到了,病人都好嚴重,深怕因為自己沒處理好,病人就病情變差;後來就選病人相對單純的骨科。但後來發現,有些病人的命很硬,就是能撐很久;而遇到年紀大的骨科病人,病情也不會太單純。忘記誰說「內科是醫學之母」,我個人是相當同意這件事。內科基礎打好,去哪一科都用得到
老實看病,老實治病。醫療團隊的每個人,在學校都是這樣被教育出來的。看著病人因為我們的努力,慢慢變好,沒有人會討厭這樣美好而單純的醫療。
只是隨著涉事漸深,醫療變得越來越不簡單,要做好也越來越不容意。希望身邊的每個人都可以常保對這份工作的初衷,更重要是要認清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快快樂樂的。
0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