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亮增醫師
    • 關於我
    • 最新消息
    • 部落格
    • 媒體報導
    • 聯絡我們
    • 門診時間表
      郭亮增醫師
    • 關於我
    • 最新消息
    • 部落格
    • 媒體報導
    • 聯絡我們
    • 門診時間表
    • 文章總覽
    • 分類
    • 肩關節 (19)
      • 運動醫學 (25)
        • 實證醫學 (11)
          • 新冠肺炎 (1)
            • 骨質疏鬆 (4)
              • 骨科治療 (14)
                • 新思惟 (1)
                  • 心情 (7)
                    肩關節 旋轉肌 運動醫學 NBA 棒球 脫臼 肩關節脫臼 手術照護 手術 肘關節
                    1. 首頁
                    2. 部落格
                    3. 燃燒專業的熱情,抓住聽眾的心

                    燃燒專業的熱情,抓住聽眾的心

                    2015 Jul 27 未分類

                    作者:郭亮增醫師


                    【楊斯棓醫師:如何勝任一場演講】課後心得


                    (聽說斯棓醫師對於講題很苦惱??)


                    結論

                    1. 引言人很重要
                    2. 連結在地,專業破題,演說賣力,全場順利。
                    3. 心存善念,發揮熱情,天助自助,否極泰來。


                    引言人很重要:引導觀眾,炒熱氣氛



                    一開始先由陳畊仲醫師來介紹主講人楊斯棓醫師。

                    陳醫師,TEDxTaipei的講者,由他來介紹再適合不過。不過演講聽多了,還不知道引言人可以這樣。今天由他如此演繹,可真讓我大開眼界了。

                    「引言,也可以是一場微簡報。」

                    不用稿,沒有投影片,台風十足,陳醫師看來比以前更加進化了。透過幾個關於主講者的問題,由淺入深,和觀眾進行互動,活潑開場,炒熱氣氛,更完成了介紹講者的任務。

                    而且,功力如此深厚之引言人,更引起了聽眾對於主講人的期待。

                    「強強聯手,創造最大效果!!」


                    如何勝任一場演講


                    自己聽過楊醫師的演講,也上過他的簡報課,對於這次內容自然更加期待。


                    利用在地,連結聽眾


                    利用在地性特色,和觀眾產生連結。連結產生了,後面就好辦了。一模一樣的梗,聽楊醫師講過;如今身在府城,現場感受一次,威力不同凡響。


                    專業破題:自我吹噓 vs. 自我解嘲


                    對於即將到來的演講,其實自己一直有著困惑:到底要如何開場。

                    開場很重要,如何在一開場就抓住觀眾的心,讓他們信服:你就是最適合講這個題目的人。一旦成功地在觀眾心中種下這個種子,接下來的演講,也肯定是事半功倍了。但是說來容易,做來很難啊!

                    曾經在臉書上某臉友和知名簡報教練的對談中看到:「一開始,就是把你過人的經歷跟頭銜亮出來,強勢破題,這樣聽眾就會信了。」

                    可能因為短短隻字片語,內容非全貌,又或者是我慧根不足,無法體會其中深意。看完之後,始終覺得,這樣真的好嗎?一直說自己多好多好,不會激化聽眾,引起反效果?人家會不會覺得你在臭屁?


                    好好說故事,而且是別人不知道的


                    今天看完斯棓醫師的示範跟解說,我終於瞭解了箇中奧妙。

                    斯棓醫師從參與TEDxTaipei、TED Global,到參加Nancy Duarte演說營的經驗,一一分享一些大家平常人都不知道的小故事、跟小細節,讓大家知道說到演說這門課,他真的是專家。他是下過苦工,不是隨便說說,如此,才能不愧專家之名。

                    破題要有力,後面的內容更是重要。經歷跟頭銜是需要內涵去支撐的。聽眾往往是被講者的經歷跟頭銜所吸引,但是對聽眾來說,更有興趣的是講者這個頭銜或特殊經歷所看到跟遇到的事物經驗,這才是真正吸引聽眾的地方,也正是講者之價值所在。

                    在這個題目或是學門裡面,你有特殊經歷跟看法嗎?有,就說出你獨特的故事。沒有?那就想辦法去找一個。這樣,你就能吸引聽眾了。

                    我終於知道怎麼準備我的演說了,這應當是我今天最大的收穫了!!


                    EQ很重要


                    這場演講,讓我學到的另一件事是情緒控管。

                    很多時候,自己遇到不順,很容易怨天尤人,怪東怪西。特別當錯不在己時,更容易因而生氣。常常整天陷在情緒中,無法自拔,甚至利用別的事物來自我放逐,浪費光陰。其實自己也知道這樣不太好,但是就是無解。

                    斯棓醫師,分享了自己兩百多場的演講所遇到的挫折跟不順。他分享自己怎麼去面對這些挫折跟不順:不發脾氣,不得罪人,用做正向的事情取代生氣跟自我放逐的時間。既不浪費人生,而冥冥之中,自有定數,往往就有貴人相助。

                    自己以後,更應該克己修身,不要把情緒發洩在別人身上,更要把這些時間節省下來,做更有意義的事情。


                    心存善念,發揮熱情



                    (薛西佛斯,悲慘?)

                    很多人應該跟我一樣,來聽這場演講,除了學演講,其實就是看明星。斯棓醫師,最感動我的,其實就是那個愛土地,希望這社會更好的正面力量。陳畊仲醫師也是因為被斯棓醫師感動,而走上自己的TED之路。

                    我跟多數人一樣,雖然對健保醫療體制跟社會充滿許多不滿,但也只有抱怨而已,最積極的行為大概就是偶而罵給家人跟同事聽。但是這樣,沒有辦法改變什麼,又或許是知道無能為力,所以才不作為。
                    但真的是無能為力嘛?
                    自從看到斯棓醫師出來積極地為自己的反核理念奮鬥,畊仲醫師為醫療困境發聲,以及越來越多的新思惟之友,如:心外金城武楊智鈞醫師,正採取更積極的作為,來改變一些事情(醫療體制、醫學教育、醫病關係…等)之後,自己也開始更積極去思考—除了抱怨,到底還能做些什麼事情。

                    於是開始上一些課充實自己,寫部落格,分享心得,教簡報。開始做之後,雖然有人說「你怎麼那麼閒」之類的話,但也開始感受到一些鼓勵的聲音。在這過程中,其實不太在意別人的意見,更重要的是在這樣的過程中,自己有收穫,而且是快樂的。

                    更期望自己也向這些前輩一樣,能夠影響其他人,即使一兩個也好。

                    「這個社會不缺抱怨的人,缺的是捲起袖子做事的人。」
                    ~謝文憲


                    (google鸚哥救火,可以看到斯棓醫師的TEDxTaipei演講!)

                    斯棓醫師說,他每次看火星爺爺的《別只看沒有,向你的困境借東西》,每次看都會有不同的體會。

                    我則想說,看斯棓的TEDxTaipei演講,每次也都會有新的體會。

                    《鸚哥救火》的故事很感人,希望這個社會有越來越多的鸚哥,一起來為這個社會努力,帶動社會向上。

                    其他的收穫包括:好記的slogan、演說變音秀、臉書互動問答,聽眾跟主辦單位注意事項,族繁不及備載,就只能在以後的演講慢慢體會了。


                    後記:


                    能夠參加這場演講,特別要感謝新思惟的同學陳嘉君,感謝她把票讓給我,讓這趟演講可以成行,也讓我度過這充實的一天。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如何製作醫學簡報》兩小時演講心得

                      上完一談就贏進階班的五個體認

                      好痛的側腹肌拉傷!

                      一直以來都覺得側腹肌拉傷,不就是個小傷嗎,應該休息一下就好了吧!直到自己前一陣子運動不慎拉傷,不要說跑步、運動,連走路、睡覺翻身都困難,足足休息了一個月才好!親身體驗過那種痛苦,才能明白這個疾病的嚴重性!今天就來跟大家介紹這個疾病。

                      年近四十才明白的道理:真的不用為工作熬夜,這麼做不值得

                      脛骨疲勞性骨折

                      阿聰從小就喜歡打排球,而且從國小開始就是排球校隊,一路打到了大學。他一直受小腿疼痛所困擾,休息後會改善,但是一但開始訓練或比賽又開始復發...

                      身體不舒服時能運動嗎?有以下症狀時請特別注意!

                      「小麗是個慢跑愛好者,一個禮拜至少要跑個三五天;最近因為感冒,好幾天沒跑了。目前身體雖然有好一點,但還沒有辦法像平常那樣運動;但又擔心休息太久沒運動,會影響肌力,甚至讓自己之前練的都前功盡棄!」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郭亮增醫師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

                          郭亮增醫師

                          訂閱獲得我的最新內容與免費取得電子書

                          訂閱